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典型示范 > 正文

一片丹心永向党 倾力传道老粮翁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2 08:41:49点击量:

——记武汉轻工大学离退休老党员孙武亮教授
在武汉轻工大学的校园里,我们时常会看见一位高龄老人,身形清瘦,精神矍铄,有时驻足凝望,有时缓步沉思,仿佛用心在与校园的一切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他,就是武汉轻工大学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校长,被誉为粮食行业“通风大王”的孙武亮教授。他的名字被行业内广为知晓,熟知他的人每每提起他的事迹,无不肃然起敬。
信仰坚定的老党员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支撑共产党人事业前进的精神支柱。孙武亮教授入党多年来,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无论社会思潮如何激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对党表现出无限忠诚。
孙教授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与时俱进,从不懈怠。多年来,他坚持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始终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长期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党的多种报纸与刊物,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三小时以上。他关注国际国内大事要事和热点问题,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十八大以来,为及时掌握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他自觉学习《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等文献资料。2016年2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后,他又第一时间学习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读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等资料。每天早晨8点吃完早餐后就戴上老花镜坚持学习,深入理解“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仅《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他就仔细阅读了三遍,部分内容甚至能原文复述。他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梦’的提法很好,是党的奋斗目标理论的重要发展”。
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耄耋之年的孙武亮教授,虽听视力下降,行动有所不便,但每次学校组织活动,他仍然克服困难坚持参加。他利用这些机会,畅谈学习心得、体会,还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他总能将党中央的精神与学校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思考,并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他先后通过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依法治校,反腐倡廉”等专题积极向学校提出合理建议。在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上,孙教授作为学校老领导,还结合自身学习生动讲述了如何通过学习解决思想问题的体会与方法。
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始终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章的坚定拥护者和模范践行者,在党必言党,在党必为党,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这就是孙武亮教授作为一名老党员对党的深厚情怀,是一种将党性存于心、践于行的忠诚与担当。
品行高尚的教育者
孙武亮教授几十年呕心沥血,将全部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为学校事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长期从事粮食工业通风和气力输送技术研究,是粮食行业知名专家,在全国享有盛誉。他倡导的气流密闭循环和一风多用设计原则,成果被粮食系统广泛采用;主编《通风除尘和气力输送》,先后发表《面粉厂气力输送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风机的节能运行》《清粉机最佳吸风量初探》《再论循环空气的净化》等多篇论文,在行业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方面形成重要影响。他历任原武汉粮食工业学院粮食工程系主任、副院长、院长,作为一名高等教育管理者,高度重视依托行业特色发展,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在任期间,一批行业佼佼者汇聚到学校,一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中坚力量,培养毕业的学生如今已成为地方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
尽管在专业领域和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孙武亮教授从不以此自居。不享受特权,不因私事给组织添麻烦,不给学校添负担,这是孙教授多年坚持的“三不”原则,在任如此,退休依然。作为老校长、老教授,退休后他本可以享受组织按规定安排的待遇,但孙教授从来都是婉言谢绝。他从不使用学校安排的车辆;家里有困难,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自己有事,总是亲力亲为或者让家人代办,从不请学校帮忙办理。他学习的文献、图书、资料,全是自己出资购买。他总是说:“学校正在建设发展的困难阶段,作为老职工,不给学校添麻烦就是对学校最好的支持。”
他对个人待遇毫不在意,却始终关注和关心轻工大的发展。一有机会,他总是喜欢到校园走走看看。每次来学校与师生交流,他都会回顾武汉轻工大学的艰难发展历程,从购地选址到大楼落成,从合并扩建到挂牌更名,从百人校区到万人大学,筚路蓝缕,万般艰辛……老人把一生情感完全融汇在学校事业里,倾注于交谈时的只言片语中,讲述时每每动情,听者无不动容。他总是深情勉励年轻的在校师生,要热爱学校,热爱粮食行业,要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他与他们促膝谈心,亦师,亦友,全无长者尊架,一贯平易近人,深得广大师生敬重与爱戴。
集大成而不倨,总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虽退休而不辍,默默地为学校事业作着自己的贡献,这正是孙武亮教授作为一名教育者,于普通中更显高贵的品行。
心怀国家,情系未来的“粮食人”
一辈子躬耕于粮食领域,老教授孙武亮最关心、最忧心的就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退休后这种忧虑尤甚。2013年7月26日光明日报刊登的一篇关于我国粮食浪费严重的报道,引起他无限忧思。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着巨大压力,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一旦缺粮将很难通过国际市场得到有效解决,必将面临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国内粮食却浪费严重,每年有700亿斤粮食白白浪费。民以食为天,国无粮不稳,粮食安全关系邦本。作为从事了65年专业教育与研究的粮食专家,他深感目前我国粮食行业发展依然形势严峻,要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和粮食储藏、加工技术;三是要做好爱粮节粮工作。为此他不顾年迈体弱,亲笔给学校有关负责人写信,表达了自己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希望学校更加重视粮食加工与储藏技术方面的研究,发挥粮食院校的专业优势,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更好服务国家与地方粮食经济发展。他说:“作为受国家支持和栽培的食品科研工作者,惟恐对不起国家,感到身上责任重大,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粮食安全和现状。”
与此相关的,是他对粮食行业后继有人的希望,他常常想着为人才培养做点什么。几经思考,个人出资设立奖学金的念头浮之而出。2014年7月-11月间,孙教授多次找到学校有关负责人,表达希望从自己有限退休收入中拿出10万元设立奖学金的愿望。起初学校考虑到他和老伴身有病痛,生活并不富裕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同意。但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轻工大经过认真研究,同意了他的请求。2014年11月,“粮安工程”奖学金正式启动;次年12月,第二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奖。在颁发奖学金的座谈会上,武汉轻工大学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了孙教授的这一用意深远的助学善举。孙武亮教授谦逊地表示,自己曾经受到过国家和社会的关怀,现在设立奖学金是以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希望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还是要依靠科技,关键要靠大力培养培育粮食专业高水平人才,发挥本行业的积极性。”他目光深邃而坚毅,饱含对事业后继有人的无限期待。己不足裕而慷慨捐资,善莫大焉;取名“粮安”,其用意不言自明矣。
孙教授心系国家粮食安全和行业未来,他把这作为粮食人对国家富强的一种责任、对民族振兴的一份大义而永存心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后辈人才培养奔走鼓呼、慷慨解囊,这种弥坚的意志和良苦的用心,令人敬仰。
这就是一名老党员、老教授、老校长的忠诚与善良、责任与担当、无私与大爱!

Copyright @ 2014,All Rights Reserved.中共武汉轻工大学委员会主办  武汉轻工大学版权所有